集運公司應抱團對抗P3聯盟
2014-01-02 08:44:26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Macquarie最近的研究報告中所述,集運市場上總是無法將合理的行動與實際情況相一致。該報告暗示指出,由于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運力不斷成長,運價不斷受壓,而這一點催生了新船交付延遲,船舶閑置,低齡船舶報廢以及減速航行這些現象。而這些措施所帶來的預期效果和盈利能力也導致由于新簽訂單不斷增加,從而造成惡性循環。
而尋找一種打破這種航運周期往返于繁榮和蕭條兩個極端之間的方式也許將推動集運頁前進。而P3聯盟這一并不受集運產業運營商歡迎的聯盟則極有可能將成為這種方式的先驅者。P3聯盟將主導大批量、長距離的亞歐線貿易,并將占據跨太平洋航線和跨大西洋航線市場相當大的份額。該聯盟也將迫使它的競爭對手考慮自己的未來。由于G6聯盟和CKYH聯盟,以及眾多航運公司并沒有附著于P3聯盟,可以通過訂造超大型集裝箱船正面迎擊,或接受他們自身貿易量將受到影響這一事實,或干脆退出亞歐線和其他貿易航線。
Macquarie指出,歷史上許多航運公司將選擇正面迎擊這一挑戰,盡管這將對整個行業,或是他們自身的盈利造成影響。只有客戶會從其中的運價戰上受益。而還有一些建議者指出,這些超大型集裝箱船并不能獲得經濟回報。
在這一點上,合理的行動無法與實際情況相一致。雖然對于目前的集運市場而言,合理的行動應該是不再提交新的超大型船訂單,而這樣僅能獲得微乎其微的盈利機會。而實際情況時,如果其他運營商不直面對決,而允許P3聯盟主宰市場,那么P3聯盟將改變整個游戲規則。每一家航運公司,每一位投資者,所有的造船廠都應該開始構建能夠還擊P3聯盟的中期戰略。
雖然有些航運公司可能會覺得他們的規模太小,他們的資源有限不足以達到有效的競爭。目前的集運市場仍然較為分散,但如果G6聯盟和CKYH聯盟都不能聯手對抗的話,那么許多亞洲政府和產業支持者將會發現其他支持將更加難以實現。